今天这一则是想谈谈年龄,尽管我才 26 岁,经历和见识都远远不足以把年龄这个话题面面俱到的谈到,所以基本上我大概只能谈谈自己的感受罢了,另外也是给未来的我一个参考。
总想快快长大的小时候(小学)
稍稍回想小时候,百分之八九十的情况下,我都是年龄小的那一个。在家里,除开大人以外,我还有一个哥哥,当然我也有堂弟、表弟、表妹等,但是呆在一起的时间并没有足够的长,就暂不考虑。在班上,从小学到大学就没有遇到过年龄比我更小的同学,还记得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课,需要统计年龄,同学们大都 10 岁,有部分 11 岁,只有我一个人还未满 10 岁,仍然属于 9 岁这个阶段。
由于年龄小,所以受到的照顾是最多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相应的受到的限制也多,很多事情没有机会做,还有很多事情做不到。所以,那个时候对年龄的意识几乎就在于想快快长大成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快乐成长的少年(中学)
尽管生活中的经历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是少年时期的我目光基本都在积极的地方,每天精力无限,什么都可以不用管,只需要学习好、吃好、玩好即可。并且由于年龄稍微有提升,所以受到的限制少了不少,有了更高的自由度,那会儿我一度认为人的一生只要有快乐就足够了。
犹记得当时不少朋友都给我说过,为什么我可以每天都那么开心,以及对这种状态的羡慕,其实在当时的我看来,这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快乐是常态,不快乐是非常态。在这么长一段时间内,年龄在我心中并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每年成长一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意识到责任的青年(大学)
随着年龄再逐渐增长,对自家的情况越来越了解,母亲也开始尊重我的想法,不少事情从以前的命令都变成了商量。读大学助学贷款失败、爷爷去世的无力感都极大的刺激到我,快乐是永恒的吗?当然不是!但是度过这些事情后的我,反而更加积极向上,比任何时候的精力都旺盛,比任何时候都努力。
这一时期的我已经下定决心要担起自己的责任,好好学习,快快毕业,以后便可以挣钱为家里减负了。这个阶段的我借由哥哥这个榜样认识到年龄还代表着责任,于是在大三的我坚定的拒绝了专升本,直接迈向社会,开始为家里出一份力。
迷茫的现在
相信哥哥当年也有这一阶段,那应该是他 24 岁的时候,我刚大学毕业,他在 24 岁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年龄并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他只是一个尺度,用来衡量事情发生的阶段,而这些事情都与年龄无关,而我现在才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今年可预见的是能把家里所有欠款全部还完,然后接下来呢?我完全没有任何主意,想来哥哥当年也是一样,甚至于在要留在上海还是回到成都这件事情上都没有办法好好的下个决定。自己的精力也比不上从前,对生活也没办法像以前一样总是积极乐观的去面对,接纳了痛苦、孤独、愤怒、悲伤都是生活中的一环。
如今的物质基础上来,但是精神强度反而比以前弱了不少,走到如今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啥,对人生没有一点欲望……,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是仔细想想好像没有也没差。
前几天在V站看到这么一篇帖子,楼主和我同龄 26 岁,他已经开始思考留一线还是回老家,详情请看大龄程序员的归宿,是继续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回到老家的小城市,而我也突然产生一种年龄焦虑,一直以来我对年龄的关注非常少,24 岁那年,我给小乔说 ”我感觉我还是 16 岁 “,如今这种想法再也没有了,小乔也做出了他的选择,回到了成都。
那么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