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出生于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的人。像我,在小学生涯里应该是懵懵懂懂中渡过,不知学到什么东西,那时正处于文革鼎盛期,文革疯狂期及文革后期,比起现在的学生来说,我们值得庆幸的是那时的课程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一年下来,书包总是空荡荡的,不像现在的学生书本多的快要请书童了,但是比起现在的小孩来说,我们那时求学环境所学知识,所见世面都差得太远。像我,都等到上初二才看见,一台脚踏式老样木架风琴,初中快毕业了,我才认识画画用的像牙膏一样的颜料,它的名字叫水彩。
那时政治运动一潮紧接一潮,教师待遇低下不说,搞不好还要犯9路线错误,所以只好照本宣科,不敢旁征博引,将我们学生天真烂漫的思维约束到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模子里雕刻出来,同出一辙。记的小学四年级时老师曾给我们布置一篇作文,并按他的意思做了规范的蒋介,结果全班几十位同学写出来的东西均大同小异,思路迥然相同,并且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那篇作文的题目式《我最难忘的一天》,现将它回忆出来并作出评语,以印证那时“样板”的荒唐。
题目:“我最难忘的一天”
内容:那是一个星期天(必须是星期天,否则有耽搁学习之嫌),爸爸带我去公社新华书店买字典(千万要买字典或文具盒之类,有热爱学习之表率,尽管那时公社还没有新华书店,可不能说买衣服或零食,否则有破坏艰苦朴素之传统美德之嫌),我兴高采烈地搭上爸爸的自行车(无论有没有),向公社走去,那时天气特别晴朗,万里无云(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要写下这两句,老师说这是景物描写),我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飞到新华书店去(老师说这是心理描写,很重要)。
到了新华书店,书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表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十分重视学习的),售货员阿姨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表示她乐于为人民服务),书店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再一次劲舞描写)。在爸爸的傍竹下,我们认真地挑选了一本字典,付了钱,正准备往回赶,突然(故事的起因,文章的转折),我发现新华书店门口不知道谁掉了也给黑色的钱包,(偏偏被我发现,全班四十个同学都不约而同的捡到了钱包),我一个箭步地跨上前去,弯腰建起了钱包,里面有几十元钱(数额不等),还有粮票(或者邮票、肉票),这是谁掉了的呢?爸爸问我捡到钱包应该怎么办?我说,我是少先队员,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等到失主,把它亲自交到主任手里,爸爸表扬了我,我感到很自豪。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坐在新华书店的门口,焦急地等待着失主前来认领。
转眼间,已经到了中午了,可是失主还是没有出现,我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直响,太阳也正当顶,照在脸上头上火辣辣般痛,我们左等右等,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于是我吵着爸爸带我回去吃饭(心理转变),爸爸严肃地批评了我,他说失主比我们此时更着急,我们应该发扬拾金不昧得革命精神,捡到东西要物归原主。爸爸的批评让我感到很惭愧,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等到失主的而出现(奇怪怎么没交给书店)。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我和爸爸此时都焦急起来,这时从公路那边急匆匆地跑过来一个人,神色很是焦急,他看见我们坐在书店门口,连忙问我们捡到钱包没有,我们看见等了这么久终于有人来认领了,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感到没有白等,终于有了结果了),失主认领了钱包,连忙从钱包里拿出十元钱,一定要感谢我,我和爸爸连忙拒绝,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拾金不昧时我们光荣得革命传统!”(此时千万不要收人家的钱,否则前功尽弃),失主见我们不收他的钱,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定要热泪盈眶,不要泪水长流,也不要痛哭流涕)拉着我们得收,一个劲的感谢,然后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尽管饿了一天肚子,但是终于把钱包交回了失主手里,我感到很高兴,就是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很值,我们少先队员就是应该发扬这种光荣的革命精神(总结描写,老师说这样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于是我又搭上爸爸的自行车,哼着小曲儿愉快地回到家里。
这是一个难忘的星期天,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文章圆满结局)
这就是那时候典范作文,优秀的文章就是这样“炉火纯青”地锻炼出来的,一个最难忘的一天,全班就有绝大多数同学去捡钱包,剩下的几个不是帮老太太过马路(尽管那时马路上连拖拉机都很少见)就是帮生产队五保户捡柴禾,我们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就这样被抹杀了,我们充满幻想与活跃的思维就这样被同化了。
以上作文就是我所学到的经典的语文知识,语文课勉强能凑合倒也罢了,最最让人焦头烂额的便是那数学,而数学里面让人烦而生厌,厌而生仇的便是那算术应用题,我所经历的应用题,可以说千奇百怪荒唐之至。
例题一:红星公社向阳大队有两个化粪池,第一生产队派是个人去需要三天才能挑完,第二生产队派二十个人需多少时间才能跳完?
例题二:有两组伐木工人同时在耕林伐木,第一组每天能伐200根,第二组每天比第一组多伐一倍,问三天以后两组共伐木多少根?
例题三:有两个相通大小的蓄水池,第一个每小时漏水10m³,第二个每小时漏水15m³,请问蓄水池里面各装水120m³的话各需多少时间漏光?
例题四:甲乙两地相距150公里,甲骑自行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乙地出发,乙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公里向甲地出发,向他们相遇时哥走了多少公里?
一直到了上初中,这种伤脑筋费神经的算术题还在变本加厉!
例题五:有A、B、C、D私人去堆集木头,D每天堆C的二分之一,C每天能堆B的三分之二,B每天能堆A的五分之三,A每天能堆1500根,问他们四人十天功能堆多少根木头
………………
类似的例题还非常之多,举不胜举,总体格式时A比B厉害,B比C还厉害,甲比乙厉害,乙比丙厉害,x比y厉害,y比z厉害,有点像陪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一个比一个有本事,但事情还得共同去完成。要知道试题结果,你不得不列一大堆方程,费几大篇底稿,让你头昏眼花昏头转向方知结局。
看看现在的少年,他们唱歌跳舞蹦迪吼卡拉ok,玩电子音乐开生日派对,搞烛光晚餐打智力游戏,看卡通片,互联网聊天,几乎无所不能,接触的东西也日新月异,想想曾经经历的那些种种悲哀的应试教育和荒唐的约束来管理,让我们这一代人头脑过早地僵化蜕变,我们所学的许多东西在新世纪简直是不值一提,毫无用处。
可怜!命题作文让我么你走进新八股文的怪圈。
可悲!命题算术曾撕裂我们头脑里面多少根脆弱神经!